粮食经济研究中心

一、中心简况及发展历史

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郑州粮食学院,在粮食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和积淀,为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粮食安全和预警、粮食仓储和布局等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培养的大量优秀人才活跃在粮食行业各个领域。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11月,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为数不多的以粮食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作为研究、咨询对象的粮食经济研究机构。中心成立以来形成了“明确方向、产学研一条龙、培养队伍、多出精品”的发展思路,在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安全、现代粮食物流、粮食期货、粮农利益、粮食核心区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一批优秀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心具有坚实的学科依托——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分别获批于2008年和2012年。

多年来我们内引外联,以科学研究和精品项目为引领,构建了一个人才高地,中心拥有一只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全部为副高以上职称,博士占70%以上,硕士占100%。

二、学术队伍及研究方向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拥有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有专兼职人员29人,其中专职骨干研究人员17名、校内外兼职骨干研究人员12名,其中博士、正副教授25人。

主要学术骨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 谷秀娟);河南省优秀专家1名(李铜山);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 李铜山);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谷秀娟、丁华、翟书斌、吕玉花);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1名(李铜山);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名(李铜山);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创新人才2名( 谷秀娟、惠延波);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1名(丁华);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杨艳萍)。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主要分布在三个研究方向上:粮食金融化与粮食安全;粮食核心区与现代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研究方向

主要成员

粮食产业化与粮食金融

谷秀娟、杨茂、奚宾、李文启、刘变叶

粮食核心区与现代农业

李铜山、孙中叶、康涌泉、王贵民、戴晓鹂、段瑞君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赵予新、丁 华、翟书斌、汪来喜、刘增学、高美玲

研究方向一:粮食金融化与粮食安全

研究内容:粮食产业化经营策略、金融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创新体系、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粮食期货、农业龙头企业风险控制和融资策略等。

主要特色:针对性很强;多学科交叉;研究内容独特。

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优秀;已形成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为政府决策服务效果好;为服务社会实效显著。

作用和意义:可以提升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可以拓展金融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空间;可以加速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和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可以促进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转化。

学术带头人谷秀娟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咨询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创业人才。

所带团队在该领域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尤其是策划辅导多家农业粮食企业的投融资战略和发行上市工作,如好想您枣业、牧原食品等,为我国粮食产业化做出了贡献。

研究方向二:粮食核心区与现代农业

研究内容:粮食核心区利益补偿制度、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粮食核心区农业补贴政策、粮食产业区集群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三化”协调发展视阈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问题等。

主要特色: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思路前沿;研究基础雄厚。

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力量强;研究团队能力强;学术地位已经得到认可。

作用和意义:可以加速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可以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可以加速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学术带头人李铜山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成果鉴定专家。

所带团队在粮食经济发展、WTO与农业安全高效协调发展、食用农产品安全等研究领域出了一大批优秀成果,有的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方向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研究内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中原经济建设互动效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体系优化、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粮食产业发展与绩效评价、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粮价调控政策等。

主要特色:研究重大问题;研究内容新颖;研究成果实用。

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实力强;学术团队科研能力强;学术地位已经被省内外认可。

作用和意义:可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可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学术带头人赵予新教授,河南省首届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企业家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省级教学团队《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负责人。

所带团队承担完成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8部。尤其是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体系优化、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粮食局等单位多次采用,为“保粮保农”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中心建设及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校投入大量经费进行中心基础设施及办公条件建设。

具备充分满足专兼职研究人员驻所研究工作需要的办公用房、图书资料用房和生活用房。

科研办公和图书资料用房共计900平米。

采购了能充分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和先进软件、传真机、复印机和国际互联网络终端。

中心近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 87名,毕业 40 名,在读 47 名。校级优秀论文9份。

四、科研成果

近些年来,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项,教育部项目2项,其他部级(粮食局、住建部、科技部等)项目 18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0项,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7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5项,河南教育厅社科项目13项,学校社科项目50项,其它项目3项。

共出版学术专著32部,其中主要有《食用农产品安全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国家粮食安全成本研究 》,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融资结构的演变分析 》,经济管理出版社等。

共发表CSSCI、EI、SSCI收录论文 61 篇,其中《经济研究》发表1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8篇,核心期刊论文166篇。

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30多项,其中主要的有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

五、服务社会及学术交流

我校为国家粮食局与河南省省部共建学校,受国家粮食局委托长期从事粮食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粮食经济政策、 粮食安全等研究工作。

委托任务:承担建设部委托1次;承担国家粮食局委托4次;承担郑州市科技局委托研究任务4次。

采纳应用:研究成果为省部级以上党和政府部门采纳8次。

成立以来,中心举办过5次国内和4次国际学术活动,与国内学术界及业界和政府人士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

陈宝明、李成威等曾作为访问学者在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数据更新至2017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