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经济日报》就粮食运输减损问题采访我校李治教授

【来源:本站 | 发布日期:2024-12-27 】

12月27日,《经济日报》以“堵住粮食运输跑冒滴漏”为题,就粮食运输减损问题采访我校李治教授,刊登了其在粮食运输减损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观点。

粮食运输减损是粮食全链条减损的重要环节。我国粮食物流量大,运输距离长,装卸环节多,各节点衔接性不够,如从东北地区向华中、华南等地运送粮食时,在发运、中转、到港环节普遍要经历一次或多次装卸,若输送装置不合理、皮带传送装置不能全密封等,都会造成粮食损失。李治教授认为,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减少运输损失。应加强多式联运尤其是铁水联运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衔接力度,加强粮食多式联运技术创新应用。

粮食运输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如粮食运输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运输各环节的设施、设备、运输工具标准不匹配、不衔接,运输信息采集内容不统一,交换标准尚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与公共运输信息衔接不畅通。李治教授建议,应开展粮食运输重要标准制定修订,加强粮食运输标准化人才培养;创新粮食运输标准化服务模式,强化对国内外粮食标准的收集整理和数据挖掘,构建国家粮食标准大数据集成应用服务平台。(经济贸易学院 文/王婧萱 李治 审校/岳鹏珍 审核/李文启)

附《经济日报》采访链接:

http://paper.ce.cn/pad/content/202412/27/content_30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