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平台刊发我校经济贸易学院粮食经济研究成果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5-12 】

近日,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平台以《China’s Post-harvest Grain Loss Reduc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为题,刊发我校经济贸易学院李治教授的研究文章。

文章全面概述了中国旨在减少收获后粮食损失的政策和实践,并强调,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供给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中国国内粮食生产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增产空间有限。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不断探索收获后环节的做法,有效减少了收获后损失,为国家粮食安全、资源节约和减排做出了积极且重要的贡献。

文章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资源约束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已采取果断行动,以减少整个生产链中的粮食损失。首先分析了中国收获后粮食损失的现状,揭示了每年损失2.89亿至3.68亿吨粮食,相当于损失率为14%。其次,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重点,深入探讨了收获、储藏、运输和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损失率。然后,介绍了中国为减少这些损失所采取的多方面措施,包括实施科学粮食储藏项目、绿色储藏倡议、优化物流模式、倡导适度加工以及开展反对食物浪费的宣传活动。最后,强调了加强法律框架、制定标准和规范、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实现全链治理等系统性措施的重要性。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还有助于资源节约和减排,彰显了中国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承诺。

据悉,中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平台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发展卓越中心共建,中国外文局下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作为网站的技术合作伙伴参与运营。旨在提供一个分享粮食安全、营养改善、减贫、农村转型需求和解决方案的交流平台,通过网站形式展示中国在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为应对当前在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疫情等背景下的粮食危机,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经济贸易学院 文/赵素芳 李治 审校/程晓林 审核/李文启)

附:“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平台”文章全文链接:

http://www.wfpchinacoe.net/2025-04/08/content_117812073.shtml